硅谷银行破产:极致的流动性风险硅谷银行(Silicon Valley Bank,简称SVB)作为美国第16 大商业银行(基于2022 年末资产规模排序),其破产引发全球市场关注,并担忧连锁冲击。硅谷银行的破产本质上源于资产负债管理出现重大失误,对流动性风险严重低估。目前随着美国财政部、美联储介入,预计金融市场将保持稳定,系统性风险得到控制。
硅谷银行破产逻辑:加息环境下,资产端投资亏损+负债端存款挤兑。由于硅谷银行主要服务于科创企业客户,因此2020~2021 年流动性大幅宽松环境下,科创企业融资便利,带来大量存款沉淀。但2022 年美联储连续加息,流动性全面收紧,同时科创企业资金需求也大幅增加,造成存款快速流失。此前硅谷银行在资产端大量配置美国国债及MBS 等高流动性优质资产,但收益率并不高,持续加息背景下,这些债券的市值也大幅缩水,如果在短期内变现换取流动性,则会造成大规模亏损。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潜在亏损,令负债端的储户(特别是科创企业)进一步恐慌性挤兑,造成快速破产。
我国中小银行的资负结构保守,流动性风险低
资产端:大型银行长期稳定,中小银行不断提高贷款占比。与硅谷银行显著不同,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端结构更加传统,大型银行长期保持55%以上贷款占比,最近几年连续“降准”后,银行全力支持实体经济,贷款占比上升至64%。中小银行2016 年以来调整结构,压降金融投资占比,贷款占比也上升至61%,接近于大型银行。
贷款与债券投资相比,主要管理违约风险,并没有市值波动风险,所以硅谷银行的困境在国内银行发生的概率较小。不过,贷款的期限和重定价结构,取决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和客群,在利率持续向下阶段,贷款收益率及利差承压也会带来经营压力。
负债端:我国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有所降低,监管严格。我国各类银行中,大型银行的负债端存款占比非常高,尽管过去十年受到“居民存款搬家”冲击,但占比水平依然达到74%。
中小银行的负债端压力更突出,主要难以避免“高息揽储”的困境,虽然存款占比也比较高,但负债成本也较高。2021 年以来监管调整负债端定价机制,负债成本开始走低,但资产端贷款收益率更快速下行,中小银行始终面临净息差压力。
此外,近年来对中小银行同业负债的监管非常严格,要求同业负债比例不得超过1/3,这有助于稳定中小银行的负债结构。与硅谷银行相比,我国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更高,但稳定性和分散性更好,我国竞争力薄弱的中小银行面临利差收窄的经营压力,但流动性风险比较可控。
上市银行中,城商行的金融投资和企业存款占比相对高资产端,城商行的贷款占比通常低于其他各类型银行,对应金融投资占比相对高,主要包括债券及非标投资,大部分城商行深度参与当地的政府类业务。负债端,城商行和股份行的对公存款占比相对高,此外同业负债占比也高于国有大行和农商行。不过,与硅谷银行相比,我国城商行的对公存款客户类型丰富,并没有集中于少数行业。
风险提示
1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,信贷需求持续低迷;
2、资产质量明显恶化。